微信推出“好友大屠殺”
在iOS6.5.13版的微信中,前幾日網上熱議的“可批量管理不常聯系的朋友”的功能終于上線,在更新了版本后,已經陸陸續續有iOS用戶可以使用這一功能了,Android用戶還需要等待。
通過“設置”——“隱私”——“不常聯系的好友”,會出現三個不常聯系好友的選擇條件。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需求篩選出自己想要刪除的微信通訊錄里的好友:
半年內無單聊 無共同小群 半年內沒有回復過他(她)的朋友圈
點擊“下一步”之后,系統會識別出對應的成員列表,用戶可以通過“單選”、“多選”、“全選”來刪除好友。
這一功能的推出意味著什么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史上最大規模的朋友間殘殺和騷擾可能就要開始了,結合這一個功能的幾個選項,接下來我們可能預見用戶會進行如下的一些瘋狂舉動:
【1】突然收到不少的群發消息:“我怕除夕夜的鞭炮聲太多,我怕大年初一的祝福太多,借著現在,提前祝您2018年一切順利……”
【2】點贊行為會忽然增多,原來我發條動態,這么多人關注我啊,以后我要多發朋友圈。
【3】突然莫名其妙地進入某些群......
【4】突然得到一些聯系人的關懷:“震驚!這兩種食物竟然不能一起吃!”
【5】突然有人表白了: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味道,想念……
言歸正傳,定位為社交的微信為什么會推出這個看似和自己定位相違背的功能呢,我們在知乎上搜索相關話題討論,發現關于這個問題的關注者和瀏覽量也是不低的:
在這種用戶疲倦、認知高度過載的情況下,縱然文案能夠引起注意,但如果內容本身無法讓用戶認知消化(記憶),后面的一切都是白搭。
一、微信推出這一功能的目的
1、回歸產品初衷
加強微信熟人社交壁壘,延長微信生命周期。對比QQ的發展,我們當初為什么會離開QQ選擇微信?大概是因為好友太多,群太多,信息過載,因而選擇更克制的微信。微信的壁壘不是大而全的社交,而是熟人社交。從市場來看,這是將騰訊的壁壘打造得更為堅實的過程,即使短期商業收益會有所影響,但對于用戶體驗以及產品生命周期而言,百利而無一害?!瞬?
我認為是強化朋友圈的私人屬性,好比之前推出的查看朋友圈范圍,近期推出的好友互動可以設置不出紅點功能,都說明了微信團隊在功能上實現的私人化屬性?!哺?
2、提升好友質量
如果一個人的微信好友中,有大量的不常聯絡的好友,對微信用戶都是負擔和損傷。因為無論是發朋友圈、改頭像、簽名,都是需要顧及到可能會看到這些內容的人。應該是微信發現朋友圈的相關數據趨于平淡甚至有下降趨勢,且微信的社交關系由一開始的強社交,到現在不斷被沖淡,這些都是危險的?!歼h
關系鏈是基礎,內容互動更高一級,以前在過濾內容,現在微信到了過濾關系鏈這一步,根本上說是從社交關系的選擇來緩解社交鏈過載引發的朋友圈活躍下降,微信公眾號打開度降低等問題?!残?
3、滿足用戶的需求,提供用戶管理的工具
我認為微信上這個功能還是基于用戶的客觀需求吧,之前我記得時不時會收到朋友圈好友給我發的清除僵尸好友測試信息,感覺需求還是在的。 ——憶菁
人與人的關系跟產品功能一樣,少且強的關系更加重要。刪好友的需求存在的,但是用戶找不到一個理由或者路徑批量刪除,微信這個功能,從不常聯系的角度入手,批量清除還是很不錯?!⌒佬?
二、微信推出這一功能的弊端
微信擁有著巨大的體量,每一個功能的上新都會伴隨著爭議,這次刪好友的功能除了以上提到的有利一面之外,也存在著可能會出現的弊端:
1、維度的選取太糙
我認為這三個維度選取的不是太好,我也會比較好奇這些條件之間是“and”的關系還是“or”的關系。這些維度劃分經我抽樣了解,每個人的好友中都有很多“雖然平常不往來”但是還很重要的好友?!歼h
2、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
好友管理工具給用戶更大的選擇余地,能夠更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各種關系,但同時,也增加了微信本身的臃腫程度,更多的功能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對新用戶的友善程度降低,當流失用戶>新增用戶時,就是一款產品開始顯現出衰老的時刻?!獕艉?
3、騰訊在重新定義“社交”?
微信作為影響力巨大的一個社交產品,加這樣小小的功能實際也體現了騰訊的價值觀。這個功能可能會被人解讀為騰訊變相定義了每個人的社交圈子,我現在想不到會有什么嚴重的負面影響,但這種偏向私密性的定義還是略有風險的?!?
三、這一功能的推出是剛需還是雞肋?
結合第一部分來看,這個功能推出似乎是順其自然的。那么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個功能是剛需么?貌似未必。
用戶角度覺得是一部分人的剛需吧。有時候因為很多活動或者什么加了很多人就再也沒聯系過,這些人可能就需要清除掉。還有另外一部分不常聯系的朋友,可能是小學同學,前公司同事這類型的,可能即使不聯系也不太好刪除的,知道和不知道這些人區別不大,所以這點看算是雞肋吧?!n?
我對這個功能興趣不是很大。其實是要看個人屬性和微信圈子,比如在什么場景下會用這個功能?通常比如我5000人好友滿了,我會想要一鍵清除去刪選。但如果我好友遠遠低于這個數。不聯系也不代表關系不好,反而經常給你點贊開小窗的,都是工作同事老板。真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可能來往也不頻繁?!獞涊?
四、微信接下來會有什么動作?
從最開始的加法,到現在的朋友圈半年可見、朋友圈三天可見,可以說微信在逐步做減法,管理不常聯系好友的這一功能也是順其自然發生的,或許不久,微信還會有以下動作。
1、弱化“標簽”功能
最開始是標簽+朋友圈可以選擇性屏蔽,后來又是“好友只能觀看三天內朋友圈”。接下來又緊鑼密鼓地推出這個功能,可以推斷出之前的效果都沒有達到微信的預期,也就是說全面保證用戶高質量的朋友圈及好友。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微信全面作為自己的線上交流方式,這就可能造成用戶可能都不清楚這些好友到底是誰,用標簽的習慣大概也沒有養成?!歼h
2、強化“強關系”屬性
半年內容沒有回復朋友圈——指沒有內容互動需求。關系鏈是基礎,內容互動更高一級,以前微信在過濾內容,現在已經到了過濾關系鏈這一步,根本上說是從社交關系的選擇來緩解社交鏈過載引發的朋友圈活躍下降,微信公眾號打開度降低等問題,猜測未來有可能出現“特別關心”關系的朋友圈?!残?
如果真的出現了“特別關心”這一層關系,是否我們也可以大膽預測,以后朋友圈也可以根據標簽進行分組了?過幾天要和大學同學聚會,想集中看一下同學們的近期動態,省去了一個一個去“扒”的時間。
3、篩選維度自定義
微信推出這玩意會有啥后果啊,一大幫人嗷嗷激動刪了好友,微信用戶的個人空間進步一收縮,進一步實現“你的微信好友就真的是你的好友”,生態會更私密,估計搞數據推薦會更準吧,但是為了這點事兒就出這么個功能,有點....不太好形容;總之,這個功能我看不懂,我也不會用,微信要真想做,希望未來能好好搞搞,比如篩選維度自定義?!猅riple
4、打造為企業服務的AI微信號
可以發現,微信是在為這樣一批用戶服務,讓每個人的圈子更加純粹一些。讓營銷號的受眾更加精準一些。那么基于此,微信以后會不會打造出為企業服務的AI微信號呢?這批企業微信號能更進一步的與自己的粉絲或用戶產生互動,像一個你的朋友一樣,與你互動。 ——馬老師
5、上線“同步刪除”、“誰刪了我”、“訂閱號分組”功能
雖然滿足了強弱社交的選擇,但是沒有上線同步刪除功能,會對被刪除用戶的體驗造成不良影響,真有這么多人把我刪了,屏蔽了,還特么被我發現了,我肯定不爽,還不如在其我刪了的時候,就直接將其從我的通訊錄中悄悄移走。 ——喜哥
五、總結
對于微信推出的這個功能,三節課創始人后顯慧(luke)認為: 微信“殺死假好友”的功能一旦上線將帶來史上最大規模的好友間戰爭,數以億計的“假好友”將拋尸荒野。但從產品角度看,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功能上線。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是“它在一個巨量的產品的核心功能上做的符合用戶預期的優化”!雖然這一功能讓之前的核心指標“平均好友數量”下降,但同時也極大提升“好友關系質量”,讓那些占坑的好友都清除出去。 同時,這個功能讓微信的好友列表“活了”,這可能直接帶來微信的用戶間發送信息的交流效率提升,更能激活微信好友列表里的交流頻次。最重要的,代表了微信的產品態度:在最核心的功能上聆聽用戶需求,不斷改善體驗,而不是在什么亂七八糟的功能上換著法的“玩花樣”!
體量再大的產品,都要關注最核心的業務流程和最核心的功能模塊,這一點不是所有的產品超盤者能做到的。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巨量產品的可能性超級多,多到產品方向迷失在各種需求當中,反而忽視了產品最核心的功能呢。我們都可以學習微信這一點,產品的核心功能和核心流程永遠要保持迭代,畢竟這才是產品存在的最大基石!
而三節課的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則認為: 微信推出這個功能,背后可能有這樣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大量用戶的信息是過載的,這導致用戶的時間變得極度稀缺,如果一款產品帶來的打擾和時間損耗是大于它所提供的價值的話,也許一部分用戶會慢慢逃離這款產品,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閉朋友圈,或者不再看微信公眾號,都是這種現象的表現。微信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需要去降低整體對用戶的打擾。
另一方面,對于諸如我這種好友數達到上限的用戶,后臺或許是可以檢測得到的我們在微信的平均活躍度,且有極大的可能性這種活躍度越來越低??酥谱约?,回歸用戶本身,從長遠來看,是利大于弊的。
單從這個功能,無法看出它對微信商業化的影響,但從目前微信的各種動作來看,下一步進行商業化毋庸置疑。用戶產品和商業產品的推動,是微信在進行的兩個維度,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二者之間需要找一個平衡。